朝鲜第一座韩屋式礼拜堂,
江华圣堂
![大韩圣公会江华圣堂建设初期的面貌,图片提供:仁川市](http://tong.visitkorea.or.kr/cms/resource_etc/23/2628823_image_1.jpg)
1889年,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约翰•科菲神父(Charles John Corfe,韩国名高要翰,1843~1921)被任命为朝鲜的第一代教区主教。科菲神父带领医生、修女和护士经由新加坡和香港,历经6个月到达了朝鲜仁川港。他们首先在仁川开展医疗活动,随后进入江华岛,在甲串里海边简陋的房屋里开始布教。7年后,神父获得了“高要翰”这个韩国名字,第一位受洗者金熙俊也诞生了。该是修建圣公会圣堂(圣堂即天主教堂) 的时候了。
![神父在指挥圣堂建设](http://tong.visitkorea.or.kr/cms/resource_etc/23/2628823_image_2.jpg)
哥特式?罗马式?还是拜占庭式?百般思索后神父找到朝鲜最有名的建筑家兼曾经参加景福宫修补工程的木匠首领商量。他说“需要在白头山(中国称长白山)生长100年以上的红松做木料”。寻找木材的事情由第二代主教特纳神父(Arthur Beresford Turner, 韩国名端雅德,1862~1910)负责。特纳神父前往白头山,用100年树龄的红松做成木排,经过鸭绿江与西海运到了江华邑,仅运输就花了6个月,而干燥木材又用了6个月的时间。让一个外国人来担任如此沉重的任务,可想而知有多么辛苦。
神父最终累倒,再也没有起来,与世长辞。修建教堂由第三代主教马克•纳皮尔•特罗洛普(Mark Napier Trollope,韩国名赵玛可,1862~1930)接任。教堂的外观仿造诺亚方舟,在船头安排大门,中间是教堂,船尾设了司祭馆。大门上是太极纹十字架,标有“天主圣殿”的匾额和钟楼则采用了佛教方式。教堂的建造采用了朝鲜的传统建筑方式,未使用钉子,而是将木材相互铆碶而成。外观上它是一座两层建筑,其实内部却是多层结构,以巴西利卡风格布置而成,可同时容纳250名教徒。来自英国的拱形门和透过玻璃窗洒进的阳光给人一种神圣之感。
1900年11月15日,大韩圣公会江华圣堂终于大功告成,它出自对韩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周密的构思,凝聚了建筑大师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堪称杰作。这座东西方艺术文化相结合的圣堂,至今每个周末都举行弥撒。
- 地址: 仁川广域市江华郡江华邑官厅街27号街10
- 电话: 032-934-6171
- 来访路线: 位于前往高丽宫址的路线右侧,在龙兴宫公园上方的小丘之上。
- 弥撒时间: 周日07:00、09:00、11:00,约举行1小时30分钟。
- 小帖士: 教堂建筑在夜晚灯光照明下更加美丽
- 小编推荐餐厅: Rollingrice江华郡厅店(032-934-1154)的拌饭、辣炒年糕、方便面以及一亿兆餐厅(032-934-3985)的虾酱猪排骨,DAON(032-933-5117)的巧克力米花拿铁
- 附近景点: 龙兴宫、高丽宫址、江华旅游平台、沁都织物烟囱
【 大韩圣公会江华圣堂的面貌 】
【 以巴西利卡风格建造的圣堂内部 】
【 江华圣堂的旗帜,在举行祝圣仪式
时 使用过的圣堂旗帜上刺着江华圣
堂的 守护 圣人伯多禄的“天堂之匙”
和保 罗的 “圣灵之剑”】【 DAON的巧克力米花拿铁 】
【 大韩圣公会江华圣堂的正面 】
【 修建圣公会江华圣堂的三位神父之石碑,
右起第一代科菲神父,第二代特纳神父,
第三代特罗洛普神父 】
![](http://tong.visitkorea.or.kr/cms/resource_etc/96/2618096_image_3.jpg)